“小升初” 家长孩子都需越道心理“坎儿”

2013-6-27 13:51:10 新闻来源:广东新闻网

  为了“小升初”能上“满意”的学校,不少家长早在三四年级就开始寻找心仪的学校“占坑”,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做了准备,还免不了动用各种“关系”来帮忙。在很多家长眼中,“小升初”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打赢它,父母必须提早做各种准备。

  案例一

  小倩原本成绩平平,父母为了让小倩能上重点初中,从小倩四年级开始着手准备。为了及早“占坑”,孩子休闲活动时间几乎被奥数、英语(论坛)以及各类补习班占满了。经过了无数次“选拔”,加上爸爸托朋友、找关系,并花了一笔不菲的赞助费,小倩终于进入了某重点中学的实验班。

  但孩子初中生活的艰难,却让小倩的父母始料未及。

  进入重点中学实验班的学生大都是各小学的“尖子生”,小倩时时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压力。此外,重点中学课程进行特别快,小倩跟不上课堂节奏,常常听不懂。每月一次的“月考”更是令小倩丢尽了面子,无论小倩自己怎么努力,排名永远处在倒数前几名的位置。初二时,小倩彻底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每天一睁眼心情就不好,晚上睡不着,经常做噩梦,最后连学都上不了了。父母实在没办法,想让孩子转学,但小倩又不同意,说“那多没面子,好像是被学校淘汰的”。小倩的父母左右为难,悔之晚矣。

  案例二

  小安是活泼开朗的孩子,成绩中等,“小升初”将参加电脑派位。小安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嘀咕:“可千万别给你派位到某某中学,到那上学可就没前途了。不过我相信我儿子运气不会那么差吧……”

  可电脑派位的结果真就把孩子派进了那所学校。父母希望落了空,又常常和孩子唠叨:“我们怎么就那么倒霉,哪儿不好到哪儿”。

  孩子渐渐认同了父母的说法,对这所新学校充满了敌意,看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不顺眼,不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对自己也没有了信心,觉得自己就是个“倒霉蛋”,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了期待。渐渐地,也没有心情好好学习了。而父母也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看法,“你看看,这个学校就是不行,孩子要是能进好学校,肯定不是这样!”

  前面案例的小安,没有被派位进入父母所期待的学校,他忍受着痛苦和失落,在这所他一直就不喜欢的中学熬过漫长的三年光阴,未来的希望似乎遥遥无期。小倩看起来比小安幸运得多,如父母所愿,进入了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学习。但她初中三年的结局似乎还不如小安,既不能上学,又不肯转学。

  各位家长,您是否意识到了——日益走偏的“小升初”,正在成为很多孩子无法承受之痛?或经过一场场“选拔”考试,复杂的“择校”程序,或在忐忑不安中参加电脑派位……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被督促做各种努力以达到大人的要求,等着被成人喜欢而选择,被冰冷的电脑选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有那么多难以逾越的门槛,进而丧失对自己的掌控,容易变得被动,产生无助感。

  如果“小升初”真的是一场“战争”,我们是否思考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的“敌人”到底是谁?怎样做,孩子和家长们才是真的获得了胜利?

  事实上,对孩子来说,“小升初”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变化,心理需要慢慢适应。与忙于“择校”相比,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引领孩子在变化中坚定对未来人生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升初”,孩子面临“成长与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坎儿”,但首先,家长必须超越“一心一意必须上名校”的心理“坎儿”。

  帮助孩子适应环境新变化

  孩子离开了熟悉的小学校园、熟悉的小学同学,从小学进入中学,首先就要面临很多的适应问题——不仅是全新的学校环境,而且是全新的人际环境。新学校的环境孩子是否喜欢?学校的规章制度孩子是否认可?学校的节奏孩子是否适应?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中学老师也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事无巨细,交代得清清楚楚,而是相对比较放手锻炼孩子的主动能力,这也会让刚进入中学的孩子开始有些难以适应。

  而对于那些没能上心仪学校的孩子,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了解现在的学校,让孩子喜欢自己的学校。如果孩子不认同他所在的学校,不爱学校,也就不会爱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于孩子愉快地学习。孩子对新的环境怀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就会主动容纳和接受新的环境。

  美国的小升初,在五年级下半学期,学校就开始为孩子进行环境转换的准备,组织学生到中学参观,和中学的师生见面,并听取对中学的课程、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的介绍。同时,给学生机会向来到自己即将离开的小学母校参观的幼儿园的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小学。这一下子增加了孩子的责任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充分感受到自己面临的转换将带来的成长的喜悦。可见,学校考虑到了孩子如何适应升学所带来的环境变化的问题,并为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未来的信心

  六年级的孩子在小学里是“老大”,进入初中这一“大世界”中,一下子成为“老小”,心理压力很大。小学的孩子多喜欢“卖小”,以赢得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初中的孩子则要“充大”,以对付同伴的压力。另外,欺负人的问题在中学开始大量出现,恋爱也渐渐开始,学业越来越动真格儿的了……总之,对于升入初中的孩子,压力是铺天盖地而来的。

  这时期的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关注他人的观点,更加在乎别人是否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这都会影响到孩子自尊水平的高低。比如和蔼、对孩子适当关注、积极解决问题的父母,会更加关注孩子好的、进步的方面,并给予肯定的评价。对孩子不好的方面也会和孩子探讨,积极找出改进的途径,这有利于孩子建立稳定、良好的自尊。挑剔、爱批评的父母往往只注意到事件的消极方面,比如孩子电脑派位到父母认为“不好的学校”,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学校多么多么不好,甚至埋怨孩子会说“你真倒霉”,“进这个学校就没有前途了”。孩子就会更加焦虑,自尊水平比较低并且情绪不稳定,让孩子没有心情学习。

  美国的“小升初”,学校让家长们选择孩子从小到大的几幅经典照片,让孩子写下自己的兴趣、志向、喜欢的课程、音乐、电影以及美好回忆等等个人信息,然后编成纪念册印发。全毕业班的同学还聚集在大礼堂,通过幻灯片一起分享这些照片。所有这一切,是为了让每个孩子感到自己到目前为止的生活是多么“辉煌”、是多么令所有的人珍视。建立起这种生活的信心,孩子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

  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有的家长,为了自己更有面子,或者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心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要求子女上最好的中学,以为这样孩子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更有出息。其实,孩子读书学习的目的,不只是获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的过程,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受用一生的。父母应关心的是子女是否有读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协助子女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帮助孩子缓解压力,适应学校生活。

  小升初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事情,父母一定要把决定权交还给孩子。不要为了家长自己的面子好看,或者为了圆家长自己未实现的梦而强求孩子服从家长的意愿。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帮助孩子了解自身的特点,了解可能上的各个中学的特点,最终由孩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是最“好”的学校。父母这样做,会增强孩子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上中学后更积极主动。

  成绩平平的小倩上了重点学校的实验班,因而跟不上功课,上课听不懂,考试也总在最后几名。尽管这是“好”学校,但却是不“适合”她的学校。爸爸找关系,花赞助费,也令小倩心中备感压力,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对不住爸爸。然而,压力越大,考试越发挥不出来,造成恶性循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也令曾经费尽心机、对孩子期待过高的爸爸很恼火,免不了经常冲小倩发火,诉说自己当初花了多少钱,求了多少人,而如今又让自己丢了多少面子。小倩丧失了读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最终导致无法上学的后果。

  总之,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明显变化以及孩子本身对诸多变化的不适应,家长、学校都必须关注孩子的这种变化,帮助他们顺利进入青春的起跑线。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主动权,被父母关心和欣赏,这样的孩子更有信心,上中学后生活和学习态度更主动,也会越来越喜欢学校。父母像这样早有意识、早做准备,不仅能尽早帮助孩子走出“小升初”的心理阴影,而且有利于孩子顺利适应中学以及未来的生活。(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 林红)(光明日报)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广东新闻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0-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QQ:1398651442